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2020年05月22日14: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仲勛 資料圖
1958年4月,習仲勛陪同周恩來乘飛機視察三門峽水庫工程。來源:《習仲勛畫冊》
習仲勛是我黨一位高級領導干部,是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生涯中,習仲勛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沖破“左”傾思想的重重阻力,為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 “我們要選擇一個年輕的擔任西北局書記”
1913年10月15日,習仲勛出生于陜西省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1928年入黨,1934年11月當選為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春,陜北、陜甘邊兩塊革命根據地在反“圍剿”戰爭中連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據地,習仲勛任中共西北工委領導成員,并繼續擔任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成為陜北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抵達陜北。在村子的墻壁和大樹上,毛澤東看見張貼時日已久的《陜甘邊蘇維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習仲勛”。后來在瓦窯堡,毛澤東第一次見到時年22歲的習仲勛。這時,習仲勛剛剛從“左”傾錯誤路線的牢中被釋放出來,毛澤東頗感驚訝:“這么年輕!痹陉儽备鶕兀谏贁道贤局性幸环N議論:“陜北救了中央!绷曋賱撞贿@么認為,他說:“這句話應該倒過來:‘中央救了陜北’。”習仲勛說:毛主席和黨中央長征尚未到達陜北前,陜北根據地外受國民黨重兵“圍剿”,內遭“左”傾路線的危害,許多優秀的黨員、干部、知識分子和下級軍事指揮員被槍殺、被活埋。毛主席不到陜北,陜北根據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沒有劉志丹和我們了。要不是毛主席 “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
1936年1月,習仲勛任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黨團書記。同年6月參加西征,8月,習仲勛受中共中央委派再赴關中,守衛陜甘寧邊區南大門,長達6年時間。期間,習仲勛先后擔任中共關中分委書記、分區專員、分區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員、中共陜甘寧邊區委員會執委、西北局黨校校長。習仲勛組織領導關中分區軍民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軍事、政治和經濟斗爭,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贏得了黨和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戴。1943年1月,毛澤東親筆為他書寫“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題詞,予以表彰。同年2月,習仲勛調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他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培養典型,總結經驗,領導大生產運動,增強了當地的經濟實力,為鞏固和發展“三三制”政權做出了很大成績。在整風審干和“搶救運動”中,習仲勛抵制和糾正“左”的偏向,保護了干部和群眾。1945年6月,習仲勛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高崗受黨中央、毛主席之命,率領一批干部離開延安,奔赴東北,開辟東北解放區。在遴選西北局書記一職時,毛澤東說:“我們要選擇一個年輕的擔任西北局書記,他就是習仲勛同志。他是群眾領袖,是一個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當時,習仲勛只有32歲,由此可見毛澤東對習仲勛的欣賞程度。
1947年冬季,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各個解放區興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運動中,蘇維埃時期的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的半老區,均出現與新區土改不加區別的現象和過激行為。1948年初,習仲勛在一個月內三次就“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問題”、“要注意克服土地改革中‘左’的情緒”和“按三類地區有區別地進行土地改革”等重大問題向黨中央、毛主席致電,直言不諱地提出反對“左”傾行為。
在1月4日致中央和毛主席的電報中,習仲勛指出,如果按照一般做法在老區進行土改,一定要犯原則的錯誤,那種認為地主、富農占中國農村百分之八左右的觀念在老區必須改變,否則勢必犯嚴重錯誤。習仲勛認為,在老區發動群眾運動,要堅決反對小資產階級的“左”傾形式主義。
毛澤東對習仲勛的來信很重視,1月9日做出批示:“完全同意仲勛同志所提各項意見。望照這些意見密切指導各分區各縣的土改工作,務使邊區土改工作循正軌進行,少犯錯誤。”“華北各老根據地亦應當注意!
1月19日,習仲勛就陜甘寧邊區糾正土改中“左”的偏向再次致電毛澤東,提出由于義合會議(1947年11月西北局在綏德縣義合鎮舉行的陜甘寧邊區干部會議)潛伏一種“左”的情緒和晉綏的影響,土改一到農村,就發生極左偏向,并提出整改的意見。
不久,中央由周恩來起草的“關于老區半老區土改問題的決定”頒發各個解放區。在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建立后恢復國民經濟時期的西北局工作中,習仲勛在工作實踐中很好地闡釋了實事求是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