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心文
2020年07月13日14: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四、學習毛澤東,就要學習他“日夜不息地學習”,“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地學習的精神。
周恩來還提醒青年們,毛澤東還有一個特點要特別注意學習,這就是好學的精神。周恩來指出:“他就是日夜不息地學習,他從來也沒有感到滿足過,他常常說這方面不會還要學習,那方面不會還要學習。我們要做他的學生,就要學習他這個精神!
那么毛澤東是怎樣學習的呢?周恩來指出,第一,毛澤東自己就曾提出一個關于學習的口號,即“實事求是”。周恩來說:“他是最老實的,是則是,非則非。”第二,“他是最反對驕傲反對急躁的。在三十年的革命運動中,他就是在反對驕傲反對急躁的斗爭中成熟起來的。他的作風也是謙虛而又謹慎的”。一言以蔽之:“正如斯大林的《論列寧主義基礎》所說,既有著革命的膽略,又有著求實的精神。所以我們要學習他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態度、作風上,也就應該老實,不要沾染浮泛與驕傲急躁的習氣。我們應該排除急躁、驕傲、氣餒、灰心、喪氣,學習毛澤東的學習作風和工作作風,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穩步而又勇敢地前進!
作為新中國各項重大決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周恩來像毛澤東一樣牢記“實事求是”,時刻重視老老實實、謙虛謹慎地學習。這是他能夠全面準確地認識、妥善地處理好許多復雜事情的一條重要經驗。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主持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為例。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歷史問題,也是一個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的現實問題。為了做好這件工作,周恩來花了大量時間學習中國和世界的法律知識、關于中緬邊界的歷史知識,可以說對中緬邊界的歷史和現狀做到了“了如指掌”。曾任中國駐印度和緬甸大使的程瑞生回憶說:“周總理非常認真,閱讀了大量的材料。1961年中緬簽訂協定書后,中緬邊界問題全部解決。后來總理辦公室給外交部送來一箱書籍和資料,請我們歸檔。我們打開一看,是大量關于中緬邊界問題的歷史記載和專家學者的文章,上面還有周總理的批語。這些材料從漢朝開始算起,包括歷代關于中緬邊界問題的記載,還有中國管轄的情況。”毛澤東也曾對緬甸總理吳努說:“為了這件事,周總理讀了幾本書,我們把過去的書和文件研究了又研究,才得出一個比較正確的看法。”
除了向書本學習,周恩來還要求自己“躬行實踐”,向實踐學習,通過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使自己的思想認識符合實際。要向實踐學習,關鍵的環節就是要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毛澤東是我們黨的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的開創者和一貫倡導者,周恩來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在調查研究方面都為全黨樹立了率先垂范的榜樣。周恩來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講過這樣一段話:“關于調查工作應切實去做。這個工作做得好,對于了解中國農村實際生活及幫助土地革命策略之決定有重大意義。”他還說,制定合乎實際的計劃和指示,“必須經過最實際的調查研究,并使這些實際材料與黨的原理原則聯系起來”。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了26年總理,每年都有相當的時間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在此基礎上再作決策。在他看來,調查研究越少,實事求是就越差;只有下去調查研究,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到河北視察時,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為中央正確制定農村政策,特別是解決食堂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
而周恩來所強調的毛澤東在學習中“謙虛”和“老實”的態度,在他這篇講話中也體現得很充分。他在詳細闡述了為什么要學習毛澤東,怎樣學習毛澤東之后,又強調:“學習毛澤東,我們不是用壓迫的方法!薄肮伯a黨不能冒昧地把他的主張壓在成千成萬的青年頭上”,不能“人家不能接受硬叫人家接受,把帽子在人家頭上一戴,像觀音菩薩的緊箍咒一下子箍在孫悟空頭上”。他真誠地向青年們表示:之所以提出這個口號,是考慮到“這個口號和目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不僅是進步的青年能接受,其他青年也能接受”。周恩來的這些話十分誠懇,不但使人毫無強迫感,而且感到溫暖而振奮,極富感染力。這表明他在這方面也是“學習毛澤東”的一個典范。
周恩來這篇講話,講的是如何向毛澤東學習,實際上也是對中國革命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其實質和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學習毛澤東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用以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范。在周恩來充分而熱情的闡述中,我們可以深深領略到,他本人的思想和實踐、精神和作風,與他所號召學習的毛澤東風范也有著高度的契合。他的這篇講話對于我們做好今天和未來的工作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廖心文,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