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5日10: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刊發肖榮華署名文章《周恩來關懷革命后代的故事》,其中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為人民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在戰爭年代,周恩來夫婦為了革命事業東奔西走、出生入死,連續兩次失去了腹中的親骨肉,鄧穎超也因此落下病根,無法再生育。夫婦倆膝下再沒留下一男半女。有人曾勸周恩來另娶妻室生兒育女,鄧穎超也勸過他另娶一門。周恩來聽后生氣地說:“新中國的憲法是一夫一妻制,我是堂堂大國的國務院總理,如果照你們說的那樣做,普天之下豈不全亂了套?我寧可絕后,也不讓人背后指著脊梁骨罵!” 就這樣,那些勸說的人再也不敢提及此事。周恩來雖說一生沒有親生子女,但他把革命后代當作自己的親生骨肉,關心愛護無微不至,F將周恩來認了一個“愛女兒”的故事摘編如下:
李特特,父親李富春曾任國務院副總理;母親蔡暢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舅舅是鼎鼎大名的中共早期革命領導人蔡和森;舅母是我國婦女運動先驅、中共早期女共產黨員向警予。
1927年6月,外婆將剛滿3歲的李特特從湖南老家送到正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的李富春、蔡暢身邊。由于當時白色恐怖籠罩,李富春夫婦出于保密工作需要,很少回家。因此,李特特對父母十分陌生。一次,李富春夫婦經過一番化裝,深夜回家與女兒見面。誰知李特特見了父母嚇得直想哭,一下撲到身邊的周恩來懷里。周恩來撫摸著她的頭,親切地說:“好孩子要聽話,你的父母是在搞革命工作。他們沒時間關心你,我收你做我的‘愛女兒’!崩钐靥剡@才停止了哭泣。誰知周恩來走后,李特特想念起慈愛可親的周伯伯,越哭越傷心,李富春怎么哄怎么勸也勸不住。為防止暴露身份,蔡暢一氣之下把淚水縱橫的女兒關進了一間黑暗的儲藏室里。孩子的哭聲驚醒了入睡的周恩來,他急忙下樓敲開蔡暢家的門,從黑暗的儲藏室抱出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李特特。他一邊給李特特擦淚,一邊責怪蔡暢夫婦說:“要耐心引導教育,性急是不行的,體罰更是讓孩子增加反感。瞧,這么熱的天,把孩子關在黑屋里,你們不心疼我還心疼呢。”李特特撒嬌地抱住周恩來的腿,喊了一聲:“愛爸爸!”打那以后,“父女倆”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升華。
1928年夏,中央機關從武漢搬回上海,黨組織決定把蔡暢在上海的家作為一個聯絡點。鄧穎超以前只聽周恩來講過李富春夫婦的一些家庭瑣事,蔡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懷上李特特,差點把她當“包袱”處理掉,只是因為法國禁止墮胎,蔡暢才生下了這個孩子。一天,鄧穎超高興地把李特特抱在懷里,不停地親她的小臉蛋,問:“做我們的‘愛女兒’好嗎?”李特特明亮的小眼珠轉了一圈,反問道:“那我能叫你‘愛媽媽’嗎?”正在這時,周恩來從外面回來了,鄧穎超忙對李特特說:“孩子,快叫‘愛爸爸’!闭l知李特特嘟起小嘴,撒嬌說:“‘愛媽媽’晚了一步,他早就是我的‘愛爸爸’!”鄧穎超新奇地問咋回事。周恩來把李特特抱在懷里,將從小黑屋里“救出”李特特的事說了一遍。孩子用小手摸著“愛爸爸”的胡須,周恩來高興地說:“‘愛爸爸’的胡子會扎著你,趁早不要‘愛爸爸’!崩钐靥赜粥狡鹦∽,生氣地說:“我不、我不,就是不離開你這個大胡子的‘愛爸爸’!
繁華的上海,對有權有勢的人來說猶如天堂,而對李特特來說,卻是恐怖的記憶和動蕩不安的生活。李特特的父母為甩開國民黨密探的跟蹤終日東躲西藏,有時為甩開一個“尾巴”,李特特跟著母親常要氣喘吁吁跑過好幾條街道。有時家中召開黨的秘密會議,母親就讓李特特在門外望風,發現情況就唱一首兒歌通風報信。有一次,李特特看見一個可疑的陌生人徑直往家走,她心頭發慌,居然把兒歌的歌詞給忘了,只好撒腿跑回家中報信。屋內的人剛想撤離,已經來不及了。謝天謝地,來的幸好是自己人,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為這事,李特特被媽媽狠狠教訓了一頓。打那以后,李特特懂事多了。后來,李富春一家又搬進一座小洋樓,蔡暢常換上旗袍,儼然一個闊太太,她有時讓李特特在臨街窗戶貼窗花,有時讓李特特將一串用線穿好的橘子皮掛在窗外,李特特瞪大眼睛迷惑不解,媽媽告訴她:“小孩子家不該問的不要問!”李特特當時感到十分委屈,直到長大后才明白,原來自己4歲就參加革命工作了。
1938年底,在周恩來的關心下,李特特和部分中共領導人的子女一道被送往蘇聯,并于1940年進入莫斯科遠郊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1941年,李特特報名參加了蘇聯招募兒童院孩子參加的軍事訓練。訓練時,她和男孩子一樣,每天背著幾十公斤重的物品滑雪行軍上百公里,一天下來,累得骨頭像散了架,但她一直咬緊牙關堅持著。訓練結束后,李特特獲得了“馬克西姆機關槍手”光榮證書。后來,李特特又被派往前線。在零下40℃的嚴寒天氣里,李特特與莫斯科百姓一起,在凍得比石頭還硬的土地上開挖反坦克戰壕,常常一鍬下去,手臂被震得發麻。干著干著,她的手被磨出了核桃大的血泡,鮮血從手套里滲出來。即使這樣,她也從不叫苦,干脆脫掉手套干活,任憑血和泥土粘在一起。戰后,李特特重回莫斯科校園。24歲那年,她與一位俄羅斯小伙結了婚。
1952年秋,李特特回到祖國,剛下飛機就去找“愛爸爸”周恩來匯報工作。后來,國家為減輕社會主義建設的經濟壓力,決定開墾東北的北大荒,要將那里變成米糧倉。在父母的鼓勵下, 李特特帶著年僅3個月的孩子到北大荒參加墾荒,一呆就是3年。后來,在周恩來的關心下,李特特被調回北京華北農業研究所。1976年初,周恩來病情惡化,李特特聞訊哭成淚人兒。1988年,李特特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離休后,成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終身理事。從65歲開始,她遍訪我國西部貧困地區, 將自己的心血傾注到一生最關注的扶貧事業上,實踐著對“愛爸爸”的承諾。